2025年的中秋晚会一如既往地星光熠熠,但最亮眼的,不是舞台上的灯光,而是主持人侯佩岑的一句开场白:“中秋的月亮在中国人的心里一直都是圆的。”简单一句话,却像石子投进湖心,激起了无数涟漪。
侯佩岑这一身明黄色礼服,一站上台就把观众的记忆拉回过去。这是她又一次站在央视的大舞台上,而能够成为这样一场直播的主持人,不是靠一袭礼服,更不是靠“前女友”的标签,而是她十几年积累的主持经历和能抗住“大场面”的专业能力。从2005年起,她多次主持中秋晚会,还试过需要中文英文无缝切换的全球直播。那时候,她稳得像台机枪,每句话都能精准落点,合作过的央视搭档从鲁健到幕后制作团队,无不对她高度认可。换句话说,侯佩岑是不折不扣的“央视亲闺女”。
可是这“亲闺女”的光环,这么多年也不是一直亮着。自从她婚后回台湾做综艺节目,偶尔登内地节目不小心沦陷在“八卦访谈”里,观众对她的印象开始变得单一,“周杰伦前女友”的头衔几乎盖过了她主持人的专业身份。然而,这次中秋晚会,她开口一句“台北”,接着又提到“中秋月亮”,硬是让一个娱乐符号重新回归了文化的语境。这种模糊却精准的表达,分寸拿捏得刚刚好,既没让人觉得刻意,也足够触动人心。
相比很多台湾艺人对两岸关系避而不谈、遮遮掩掩的态度,侯佩岑的立场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,让人没办法忽略。就拿去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来说,她公开转发官方内容向先辈致敬,直接被台湾媒体骂了个狗血淋头,还招来了网络骚扰。换作一般人,这种情况怎么也得低调处理,可侯佩岑出奇地沉得住。既没哭诉委屈,也没躲到阴影里。她默默地行动,用态度说话。所以,这次央视给她点了一盏“回归灯”,是对她实力的肯定,也是对她立场的认可。
这背后的意义可比她的中秋黄礼服要深得多。这些年,央视晚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化,主持人换了一波又一波,说话越来越碎片化,风格越来越娱乐。而侯佩岑之所以还能站在台上,她完整的表达和清晰的文化认知,让她成为少数不流于形式的台湾艺人之一。尤其是在两岸关系敏感的当下,她的勇敢发声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桥梁。这当然也是双刃剑——她在大陆收获更多认可,但也在台湾丢了几个代言,还挨了一通骂。不过看她的平静态度,不像是一个喊“委屈”的人,她早就用行动划出自己的选择。
这选择是明白的,但背负的东西也很重。在这个说话都有风险的时代,“沉默的聪明人”比比皆是,但真正敢开口的人往往默默扛住了不易察觉的压力。侯佩岑这次敢开口,不只是为了迎合舞台,更是在用自身行动为两岸复杂的关系添一抹温暖的色彩。让人不禁想问,在她身上的这种担当和风度,到底是人性的选择,还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存在?
看窗外中秋的月亮依旧那么圆,我们自己呢,在面对紧张的环境时,是否也能像她一样,承担起“开口”的责任,哪怕没有舞台,没有聚光灯?或许,沉默其实是一种逃避,而说话,往往才是更艰难却更有力量的选择。
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